近日,在克州第十一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我校与克州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玛纳斯史诗文化多模态数字传承实验室正式揭牌。
史诗《玛纳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实验室的成立,将以数字化技术及其活化应用为核心任务,推动玛纳斯史诗从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向“科技赋能+活态传承”的现代化保护体系转型。

揭牌仪式现场
揭牌仪式上,克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艾斯克尔·阿布都维力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晨江共同为实验室揭牌。实验室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克州丰富的玛纳斯史诗文化资源和我校的学科优势,更直接深入地推动玛纳斯史诗的数字化保存、智能化研究与活态化传播。基于玛纳斯史诗数字化保护的时代需求,学校将发挥学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全面开展数字化工程研究与实践,为玛纳斯史诗的活态传承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技术和专业团队支撑。
刘晨江在揭牌仪式上表示:“玛纳斯史诗作为活态史诗,其传统传承方式正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传播受限等挑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实现珍贵影像资料的永久保存,还能通过互动式展陈、VR史诗剧场等形式,让年轻一代‘身临其境’感受史诗魅力,让古老史诗在当代‘活起来’”。
近年来,我校在玛纳斯史诗的学理研究和技术探索方面展现深厚积累。学校新疆《玛纳斯》研究中心自建设以来,将保护、研究《玛纳斯》及柯尔克孜族婚庆歌谣“约隆”作为教研重点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和技术创新路径。
此次实验室的揭牌成立,标志着玛纳斯史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次合作不仅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与克州人民政府携手,共同探索玛纳斯史诗数字化保护与活态传承的新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信息来源: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图片:克州零距离 编审:宣传部